发展实体经济,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
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于慎澄
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,富民之基,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要求我们突出“引领型”发展导向,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走在前列,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。筑牢实体经济根基,才能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,为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提供坚强支撑。
认清发展实体经济的紧迫形势
从国际竞争来看,实体经济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焦点,主要发达国家重新聚焦实体经济,集中发力高端制造领域,一些新兴经济体依靠低成本优势,致力于打造新的“世界工厂”。应对“双重挤压”的局面,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,通过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。从国内发展来看,通过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已成为共识,北上广深等先进城市领跑实体经济发展的格局越发稳固,同时,在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下,合肥、成都、郑州、宁波等城市实体经济追赶势头明显,国内城市纷纷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。从青岛布局来看,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“六个城市”的战略任务,其中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就要求我们筑牢实体经济根基,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。
树立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定信心
信心来自于发展的优势、实力和能力。首先,青岛拥有发展实体经济的传统优势。早在计划经济时期,青岛就是全国“上青天”三大纺织工业基地之一,改革开放后,青岛制造业的“五朵金花”享誉海内外。其次,青岛实体经济已具相当竞争力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具备特色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;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深入推进,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;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迅速起势,26个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投入运行,“上云用云”企业达到3万家;“四新”经济、海洋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均突破30%。第三,我市具备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。近几年,我市持续优化实体经济发展政策环境,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,奠定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。青岛产业技术储备雄厚,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平台加快建设,形成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技术支撑。
明确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任务
一是优先发展制造业。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和根本,要在优势产业、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三个方面持续发力。首先要做强七大优势产业,坚持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,着力提升智能家电、轨道交通装备、新能源汽车、高端化工、海洋装备、食品饮料、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,培育一批世界级、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力争优势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。其次要做大十大新兴产业,加快发展集成电路、新型显示、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、智能制造装备、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、精密仪器仪表、通用航空、氢能与储能等新兴产业,实施重点突破、跨代赶超,打造一批五百亿级和千亿级产业集群,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。再次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,在基因技术、未来网络、类脑智能、量子信息、深海开发、空天信息、海洋物联网等产业领域抢占发展制高点。
二是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。现代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要围绕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,加快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,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增效。首先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,重点发展现代金融、现代物流、现代商贸、软件和信息服务、科技服务、会展等产业,实现先进制造与生产服务互促共进。其次要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,重点培育文化、旅游等产业,更好满足居民生活新需求。
三是突破发展数字经济。坚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推动数字经济蓄势崛起。首先要加快数字产业化,突破发展传感器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引领性产业,推进5G规模化应用,高标准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。其次要加快产业数字化,深入实施“工赋青岛”行动,建设一批标杆型工业互联网平台、灯塔工厂、智慧园区,引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。
完善发展实体经济的支撑条件
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,需要完善、强化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,这些条件包括企业水平、项目质量、园区承载、要素保障等。
一是培育多层级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主体。实施重点企业倍增工程、中小企业育苗工程、新一代“青岛金花”培育行动,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,培育一大批优秀中小企业。实施“沃土计划”,滚动培育一批雏鹰、瞪羚、独角兽和隐形冠军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,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倍增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数量倍增。
二是招引培育高质量实体经济项目。实施招大引强行动,坚持项目驱动,完善招商体制机制,创新产业链招商、以商招商、资本招商,引进一批头部企业、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高成长企业项目,各产业链聚力引进20亿元以上项目或引领性项目,推动各区(市)差异化、特色化发展。实施建群强链行动,落实产业链链长制,由市级领导担任链长,市直部门牵头主抓,逐条制定实施三年行动方案。
三是大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。坚持园区牵动,实施园区整合提升,引导各功能区聚焦主导产业,做大规模、做出特色,明确每个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园区和协同发展园区,每个园区主攻2个左右重点产业链,打造专业化园区,建立以“亩产效益”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,提高产业集聚度。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园区,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建设一批标杆型工业互联网平台、智慧园区,创新园区监管新模式,提高园区监管精准度和效能。
四是实施要素保障行动。坚持政策促动,健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政策体系,严守工业用地规模底线,新增工业用地原则上按“标准地”模式出让。坚持改革驱动,统筹重大项目能耗指标配置,探索推进用能权、用煤权、碳排放交易权有偿使用和交易。坚持要素推动,引导资金投向重点产业链,推动更多企业上市;加强人力资源协同,围绕主导产业开展人才政策定制化支持,不断增强人才集聚引力。
记者:王恬恬
下一篇: 青岛市律师协会召开九届四次理事会